烏龍茶(球形)製作流程

 

1採菁:

 

 

採茶姑娘從茶樹上採取的茶葉,稱之為做「茶

菁」,茶菁是製茶的原料。茶葉的採收可分為

人工採收及機器採收兩種。近年來,除了高級

茶葉外,大多是以機械來採收。剛採下來的茶

菁並無茶之芳香,有的只是青草氣味。茶葉的

香氣,是在後續的一連串製茶過程中,隨著水

份的散失,青草氣味降低,才使得茶香發散而

出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2萎凋:

 

 

剛從茶樹採摘下來的茶菁,含有大量的水份

約75-80%),呈現飽水狀態,茶葉生

鮮且梗硬,必須透過萎凋的過程軟化茶葉,

並藉由日光或熱風以及配合攪動,加速茶菁

內水份的消散,一方面減少茶葉細胞水份含

量,另一方面降低其活性效果,促使葉細胞

內成分進行氧化作用,引動發酵過程的產生

,此稱之為萎凋。萎凋的進行可分為「室外

萎凋」和「室內萎凋」。室外萎凋(如右圖)

就是將所採收的茶菁均勻攤放在陽光底下進

行萎凋,其時間不能過長,等到茶葉稍微軟

化即可搬到室內繼續進行室內的萎凋

 

 

室內萎凋 (如右圖)則需要「靜置」和「攪拌」

交互進行;靜置的作用就是讓茶菁「走水」,

就是說茶葉水份從葉緣水孔和葉底氣孔散發。

攪拌的意思就是翻動茶菁,攪拌又可稱為浪菁

或作菁,有用手翻動或者經由浪菁機器代為。

其目的是藉攪拌來調節茶葉發酵的程度,使其

產生最大的香氣與最佳的滋味。因此時間與次

數乃視當時溫度、濕度與風力而定,這完全要

靠製茶師父多年經驗累積的功力了。

 

3發酵:

 

 

發酵作用乃葉子的細胞消失一部分水

分後,空氣滲入葉內細胞引發複雜的

化學變化,而生成的各種茶葉特有的

風味。茶葉的發酵與一般東西的發酵

是不同的,它是經過萎凋的茶菁其本

身所含的成分與空氣中的氧發生變化

作用而來,經過良好的發酵過程,茶

葉才會產生令人喜愛的香氣、滋味與

茶色。

 

 

4殺菁:

 

不同的發酵程度就會造成茶葉各種不

一樣的風味(香氣、滋味、茶色),

所以當茶菁發酵到我們所需要的程度

時,就要停止其繼續發酵。停止其繼

續發酵就是用高温將茶菁炒熟或蒸熟

,這個過程叫「殺菁」;用炒的方法

叫做炒菁,用蒸的方式叫蒸菁。

 

 

5揉捻:

 

 

茶菁經過殺菁之後就進入揉捻的步驟

,揉捻是把茶葉細胞揉破,使茶葉所

含的成分,在沖泡時容易溶出,另外

亦可揉出我們所需要的茶葉形狀(條

形、半球形、全球形、針形及碎片狀

等)。揉捻的緊和鬆,除了有關茶葉

的外形,另外也影響茶葉製成的風味

,輕柔的茶葉只要以機器和手工初揉

即可成形即為條狀包種茶而重揉

的茶葉就要以布包成一團一團後再以

機器和人力多次精揉成形即為球狀

烏龍茶特殊鐵觀音茶作法,乃在多

次精揉中另作焙揉。而布揉的步驟

是將初乾的茶菁炒熱軟化後,裝入

特製的布巾,將布巾迴轉緊結,再投

入揉捻機中揉捻,每緊結一次就應再

鬆綁布巾倒出茶再將茶菁炒熱軟

化後,裝入特製的布巾,將布巾迴轉

緊結,再投入揉捻機中揉捻,如此

覆這些動作數次使茶葉益發緊結,直

到成為球狀為止,揉捻的力道不能太

大或太緊,否則容易使茶葉扁平。一

般而言,茶葉的外型越是緊結就越耐

泡。

 

 

6乾燥:

 

 

揉捻過後的茶葉,須要再經過乾燥的動作,來

抑制微生物及酵素的作用。微生物的作用為造

成食物腐敗因素之一;而停止發酵作用,為穩

定茶葉品質。乾燥亦使茶葉含水份降低,可以

提高食品保存性。經過乾燥機進行乾燥,便成

為可以飲用的初製茶,此時亦稱作毛茶。一般

毛茶乾燥的程度,約在含水量30%左右,可

以用手測試是否達到應有的乾燥程度,如用手

握著,會感覺它有刺刺的感覺,手放開後又立

即鬆落,不會黏在一起成塊狀,此時就算是乾

燥完成。

 

 

7精製及加工:

 

 

毛茶製作完成僅是初製茶,此時的茶葉中仍有菁水等物

質包含其中,這些成份若沒有再經過覆火烘焙的過程,

容易在存放幾天後就出現臭菁味,原來上等的茶葉,也

因此而變質、浪費無遺。因此,必須將毛茶再經由一番

的精製過程,始成為上品茶葉。其過程有篩分、剪切、

拔梗、整形、覆火、風選、渥堆、陳放、緊壓……等。

為了增加茶葉產品的多元性,透過加工程序,如:有熏

花、焙火、摻和、陳放….等四個方式等。